Page 61 - 第四届王弄书文学奖文集
P. 61

可⽆、飘渺不定、微不⾜道。但旁观者,他们⽬睹着⽣命的消逝,

                也可以说是他们才让死亡有了实质上的定义及意义——⽆论那是科

                学上的脉搏停⽌,或哲学上的意识消失。在他们眼⾥死亡意味着痛

                苦与残忍,死亡它夺⾛⼀切!实则并⾮然,更何况他们都没尝过⾃
                ⼰所定义的死亡。但可笑又可悲之处在于,当他们与死亡交⼿后并

                悟出其真正意义之时,⼀切早已归⽆,他们也⽆法向世⼈诉说其道

                理。说到头来,死亡终究是旁观者强赋于逝者⾝上的⼀种观念。⽽
                我现在所写的这篇⽂章,也不过是作为旁观者所发表的⼀丝拙见。

                但我想我与其他的所有旁观者,都不会停⽌对于死亡的探讨及思考。

                它是多么地神秘又充满奥妙啊。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有那么⼀句话,“只有在死的条件下我
                们才能够⽣。”在如此残酷的条件下,我们该如何是好?⽣命的到

                来乍⼀看是祝福,但随着时间飞逝,当你意识到⼀⽣中不如意、不

                称⼼的事实在是太多太多,这沉重的祝福便逐渐过渡成令⼈透不过
                ⽓的惩罚及煎熬。恰如⼀袭樱花笑靥在盛开的那⼀瞬间纵使美好,

                但最后迎接的终归是满树枯萎、凋零、发黄的花瓣,沉寂⼊泥⼟深

                处。唉!⽣命本是如此冷冽⽆情,不由得令⼈嗟叹。我想,⼈活着
                的主旨是在迈向⾃⼰的专属尾声时,也不忘学习捕捉直线型⽣活⾥

                细微的喜悦。这些喜悦便是我们⾯临悲恸的所有资本,亦会在死后

                与我们⼀同永存。⽽探讨死亡的意义问题,其实便是在赋予有限⼈

                ⽣中⽆限意义的⼀个问题。此题⽆解,但世事本如此。所以,我想

                死亡该被平静、释然地看待,⽽⽣命该被充满热忱地拥抱。⼈⽣没
                有彩排,渺⼩的我们怎能不尽⼒让⾃⼰每⼀天的⽇⼦都翩翩起舞、

                熠熠⽣辉呢!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7
   56   57   58   59   60   61   62   63   64   65   6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