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8 - 第五届王弄书文学奖文集 2024
P. 28
“如果今天换作你是主⼈公,你会怎样做?”“⼦晴,你出来写
⼀下答案。”
“除了分析⼈物形象,我加⼤难度,这个故事的结局到底好
不好,同学们要补充吗?”“乐怡,你认为呢?”
⽂豪问:“⽼师我可以先回答吗?我突然有灵感。”
“你先来吧!”
⽂章的题⽬让学⽣有思想的碰撞,制造了讨论的空间,⼤家
在原本寂静沉默的氛围中⽴刻准备各⾃的武器来进⾏拆解。有些⼈
的答案制造了笑点,有些⼈的答案让⼈摸不着头脑,有些⼈的答案
中规中矩,也有别开⽣⾯的精辟讲解。⽆论答案如何,从理解⽂中
延伸的答案,本来就是学习的最佳模式。脑海中的想法和⽂字之间
进⾏融合,形成每个⼈独有的见解。因为不同,所以精彩;因为不
同,所以灵活;因为不同,所以⽣动。
我记得以往华⽂⽼师对中⽂的热爱,甚⾄希望我们也能够接
纳华⽂的种种,包括沉闷的⽂⾔⽂。当其他⼈已经处于“钓鱼”的状
态时,我却能够从⽼师“长篇⼤论”的故事中领悟了不少,尤其是勾
勒出地⽅的⼈⽂风景和习俗,好似带我到中国旅游⼀样,别有⼀番
滋味。如今课⽂的内容随风飘散,但是我被⽼师对语⽂的热情所感
染,冥冥中在语⽂教学延续了以往⽼师对讲解课⽂的热诚。希望让
课⽂和练习变得不⼀般,不局限于考试的分数,⽽是让学⽣了解这
些都是⽣活的感悟。我时常告诉学⽣现代⽂与理解⽂和看戏的原理
是⼀样的,⽤看戏的模式来了解⽣活的问题,回答问题时想起看戏
23